中國的五金制造業在市場經濟初始階段生存地游刃有余,可那得益于中國的人口成本、匯率以及世界經濟增長等等的優勢和原因。如今,一切都變了。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是市場的需要,勞動者的需要,同時也是政治的需要;匯率改革是國際社會壓力的結果,也是調整國內一些列經濟問題的需要;而外貿出口的艱難和低利潤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簡單模仿模式的發展難度了。以往習慣性地模仿模式和心態是中小企業最大的敵人,對于資金有限的企業來說,創新實在難于上青天,能夠維持現狀就已經不易了。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如果之處在“微笑曲線”的最低端,那么將永無翻身之時,企業的老板都知曉這個簡單的經濟學道理,我們的老板也開始了種種變革,對產品不能創新的情況下,于是就對營銷環節下手,把品牌當作命根子,單純迷戀品牌的力量,對于工業品來說,產品才是營銷的核心,否則所有的營銷都將處于無根的境地。
創新是企業突破的關鍵,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何創新,是大刀闊虎地,還是經濟實惠的?路徑的選擇和突破口可以不一,但是創新時必須的。中小企業的規范問題,是老問題,但是在尋求創新的同時,規范發展是永恒的問題,即使跨國企業,也存在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合理化問題。
中國的五金中小企業對于創企業的最初動力就是財富,對于最初的技術掌握就是拿來,但是沒有消化。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五金電力工具,目前規模稍微大些的當屬玉環的巨力。但是這樣一個設備比較先進、資金還可以的企業,由于多年來一直比較重視外貿和加工,產品的獨立研發和體系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就像中國的飛機制造業,雖然我們可以仿制俄羅斯的蘇27,開發自己的殲11,但是無論在性能還是質量上都不如原產品。為何中國因為開發出了自己的殲擊10和20,才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向成熟的飛機大國,就是因為中國從模仿到創新,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獨立的一套研發經驗、知識體系等。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必須從單純的模仿,到創新。那種把營銷當作唯一救命稻草的企業,只會在短暫的發展后陷入同質化的痛苦之中。
迷失,群體性的迷失,這是環境養成的,也是老板階層性格、價值觀決定的。中國五金制造行業處在歐美、臺灣以及后起之秀越南等夾擊之下,整體性面臨諸多問題。要想獲得國際競爭的優勢,必須在國際綜合相對優勢還存在的情況下,立刻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