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關于“杭州某處老小區全體安裝指紋鎖”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新聞中的這個老小區就是位于杭州城北的和睦新村,曾經是化纖廠、華豐造紙廠、橡膠廠的員工樓,規模較大,住宅房齡多在30年以上。由于近幾年小區出租比率漸增,人員流動性增大,給管理帶來許多麻煩。于是今年初,趁著小區整體提升改造,街道花了約16萬統一給小區54幢住宅175個單元門都安裝上了指紋門禁系統。一時間“老小區換新顏”的新聞成為了居民們茶余飯后的熱談。
然而幾個月過去,事情的發展卻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很多老居民害怕不會用,影響正常出行,都委婉表示還是用鑰匙算了。”和睦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介紹說,近三個月幾乎天天在走訪,有的至少上門兩趟,第一趟說明情況,第二趟再說動老人去社區警務室錄入指紋。三個月下來,有7200多位居民完成指紋錄入,接近居民總數的80%,指紋信息約13680個。但是由于許多老人的指紋因為職業關系幾乎都磨掉了,所以數據庫中差不多有60個指紋是無效的。工作人員表示,到時候會給居民們配電子門禁卡,小區值班室也有“通用卡”備著。
為什么在大家眼中便捷安全的指紋鎖,在實際運用中卻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呢?除去一部分年輕住房和外來租客不配合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這款指紋鎖的技術性能與使用者的需求不匹配,并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效果。
其實關于實用性的問題也一直是指紋鎖乃至所有智能家居產品所面臨的挑戰。很多產品研發商一味的對產品功能進行設計和延伸,但是卻忽略了用戶群體真正的體驗感受,華麗的功能外表終究掩蓋不住所存在的一些“短板”。正如在這個事件中,組織者是為了能夠更加有序的維護小區的治安和環境,并且為居民們帶來生活的便利。初衷是好的,但是在產品的選擇和維護上,以及居民的意識教育上做的都很欠缺。
注重人性化的用戶需求和體驗感,已經成為了眼下眾多智能家居產品品牌研發的重要方向。那么如何提高用戶體驗感呢?筆者認為,智能家居打造用戶體驗感的核心主線是要“以人為中心”。任何脫離了以人為本的體驗,即使再有創意也會淪為擺設。
以筆者較為熟悉的指紋鎖領域來說,目前德系、韓系、美系等各大派系的品牌都迎來了蓬勃的發展期,同時C端市場的逐漸成熟也讓指紋鎖產品的體驗感與終端消費者的口碑緊密相連。前段時間,德系品牌德施曼與蘇寧眾籌合作推出的新品小嘀T750在創下同類目眾籌數據記錄的同時,也憑借著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贏得了一片贊賞,可以說是值得眾多同行借鑒學習的榜樣。德施曼產品研發的戰略就在于“以人性化為基礎”,不僅有符合人體工程學和審美的設計,更是通過創新的硬件、軟件、功能配置及物聯網服務帶給用戶最優的家居體驗感。比如說T750針對老人和兒童人群指紋生長模糊的問題專門增加的藍牙開鎖功能,便是切切實實的將人性化家居體驗落到了實處。
智能家居既是為用戶的繁瑣生活作減法,那就要真正站到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和度量。將繁瑣的功能簡單化,復雜的操作一鍵化才是智能家居產品人性化的王道。因此,筆者有理由相信,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通過注重體驗感拉近用戶距離將成為核心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