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進入我國,我國五金企業的本土優勢正在受到挑戰。我國五金企業尤其是成長型企業必須清醒的是,必須緊緊抓住戰略發展機遇期,為自己設立合理的發展目標。不能逆流而上,便只有消亡一路。
企業到底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還是為顧客創造價值,或為員工謀福利?這幾點都是企業的目標,但就根本上來講,如果我們這里面只能選擇一條最為重要的目標的話,價值才是企業追求的最高目標。
有人說做企業是為了賺錢,賺錢是很模糊的概念,賺錢有短時間賺,長時間不賺的關系,賺錢你是想今年多賺一點,還是想以后賺更多,這兩者有時候是矛盾的,即短期收益與長期投資的矛盾。我們在做企業的時候,顯然也必須處理好價值和利潤的關系。
作為一個企業來講,企業是你的,而且長時間是你的,我相信長期利益會顯得更為重要。至于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謀福利,我們現在強調“以人為本”。
企業應樹立“員工第一”的信條,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當做資本、資源來用。不僅僅是雇員與企業老板的關系,而是績效伙伴關系,合作關系。員工是“志愿軍”,而不是“雇傭軍”,他們為自己工作,而不單是為企業老板工作。
企業樹立“員工第一”的信念,是因為客戶服務也好。優質產品也好,還是技術創新、管理等,所有工作皆由員工而做,由他們創造,如果員工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員工又怎會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做出更好的產品呢?沒有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客戶又怎么會長久,企業又怎么會生存呢?
在這個生死攸關的風口浪尖,五金企業的領導者們,在確定本企業的發展方向后,要抓住領導工作的重點,明確企業的重點工作,不把精力浪費在其他無關緊要小事上,如果一件事,無法促進員工積極性,也對企業發展盈利不產生短期或長期的促進作用,那么這件事就是不必要的,是可以忽視的。
金融危機讓人們對許多流行的企業理論進行反思。比如有一種理論在中國很流行: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可是,危機接踵而來,做標準的華爾街投行整體到下,做品牌的通用汽車瀕臨倒閉的邊緣,做產品的蘋果則紅紅火火。在中國有著同樣的故事。做標準的唐氏兄弟早就不見了蹤影,做品牌的蒙牛產品堆積如山賣不出去、資金鏈緊繃,做產品的三元牛奶無論怎么擴張生產線產品就是供不應求。
市場瞬息萬變,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成功路子,只有隨著這變化而不斷走出的新道路。面對跨國企業的入侵國內五金企業唯有完善內部管理才是最重要的。